“我只是帮朋友转了一笔钱,怎么就成了犯罪?”
“公司让我提供银行卡,我完全不知情,现在却被警方传唤了……”
在生活中,可能一不小心就陷入法律的漩涡,帮信罪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让人“中招”的罪名。近年来,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激增,很多人在不知情,也没有从中获利的情况下,突然就被卷入了帮信罪的调查,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疑惑,特别想知道这种情况能不能不起诉。作为上海刑事辩护律师,通过本文给你一些专业建议。关注公众号:上海刑事律师柳向
首先,咱们得清楚帮信罪是怎么回事。帮信罪,全称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简单来说,就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还为其提供技术支持、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,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。“不知情”是关键的辩护点,但司法实践中,“不知情”不能仅凭个人陈述,需结合客观证据判断。
如果确实不知情,那就不符合帮信罪的主观构成要件。比如说,你只是把自己的账号借给朋友用,朋友没告诉你是用来做违法犯罪的事,你也没有从这件事中得到任何好处,这种情况下,你主观上没有帮助他人犯罪的故意。但是,怎么证明自己不知情呢?这就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,像聊天记录、通话录音,能显示你对朋友利用账号进行违法活动毫不知情;还有证人证言,如果有其他人能证明你确实不知道,也很有帮助。
如果对方明确告知你资金来路不正,或交易模式明显异常(如高额佣金、频繁转账),司法机关可能推定你“应当知道”。柳律师建议大家收集能证明自己“不知情”的证据,如聊天记录、工作文件、证人证言等。若已被立案,尽早委托律师介入,避免因不熟悉法律而做出不利供述。
再说说没有获利这一点。虽然获利不是构成帮信罪的必要条件,但在司法实践中,没有获利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。没有获利,说明你的主观恶性可能比较小,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对较低,可能符合“情节轻微,不起诉”的规定。即使有获利,但若金额较小且确实不知情,仍可争取相对不起诉或缓刑。
在司法实践中,每个案件的情况都很复杂。即使你声称不知情,司法机关还会综合考虑你的认知能力、行为方式等因素,即使被认为“应当知道”,可在律师指导下,主动退赔以争取谅解,通过认罪认罚争取最轻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