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案件是不是只要认罪态度好就能被轻判?

法律常识

首页 >> 热点关注 >> 法律常识

刑事案件是不是只要认罪态度好就能被轻判?

时间:2025-04-25 16:57:51 点击:115

  "柳律师,我要是全认了,法院能不能给我判轻点?"

  作为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,我在解答当事人或家属问题时,经常会听到的一个问题。很多当事人和家属会认为,只要认罪态度好,就一定能获得轻判。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?今天,我就从刑事辩护角度,为大家揭开"认罪态度"与"量刑"之间的复杂关系。关注公众号:上海刑事律师柳向

  首先,认罪态度好确实是量刑考量因素,但不是唯一因素。在司法实践中,“认罪态度好”通常体现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。犯罪嫌疑人主动、如实交代犯罪事实,让司法机关能够快速查明案件情况,节省司法资源,这的确可以反映出其认罪悔罪的心理,进而在量刑时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。

  像在一些盗窃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在被抓获后,积极主动交代盗窃的时间、地点、手段以及赃物的去向等全部细节,相较于那些百般抵赖的嫌疑人,法官在量刑时自然会对前者酌情从轻。

  根据刑法规定,"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,可以从轻处罚"。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(试行)》也明确规定,坦白认罪可减少基准刑的20%以下。但要注意两个关键词:"可以"不是"应当":法院有裁量权,不是必须从轻;"20%以下":从轻幅度有限,且是在基准刑基础上计算。

  其次,影响量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。法定量刑情节就有很多,例如自首,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,是法定的从轻、减轻处罚情节;立功表现,如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、提供重要线索侦破其他案件等,也能从轻或减轻处罚。除了法定情节,还有酌定量刑情节,包括犯罪的手段、时空及环境条件、对象、造成的危害结果、动机,以及犯罪人的一贯表现、前科等。

  给大家列举一些"认罪也难轻判"的情形:暴力犯罪、毒品犯罪等重罪,如故意伤害致人死亡、大宗毒品交易等,社会危害性大,认罪从轻空间有限。有犯罪前科或构成累犯。认罪但拒不退赔退赃,特别是诈骗、非法集资等涉财案件,不退赃的认罪会被认为缺乏真诚悔意。认罪时机过晚,审查起诉阶段才认罪,比在侦查初期认罪的从轻幅度要小得多。

  因此,对于面临刑事指控的人,柳律师给大家建议,务必如实供述罪行,真诚悔罪,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,主动退赃退赔,弥补被害人的损失,尽早聘请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,从专业角度分析案件,挖掘对当事人有利的情节,制定合适的辩护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