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了上海看守所还能取保出来吗

法律常识

首页 >> 热点关注 >> 法律常识

进了上海看守所还能取保出来吗

时间:2025-02-21 17:25:16 点击:1094

  “律师,我家人刚被关进看守所,能取保出来吗?”这是我在执业过程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。作为一名上海刑事辩护律师,我深知家属的焦虑和无助。今天,我就从法律实务的角度,和大家聊聊取保候审的那些事。

  取保候审是什么?

  简单来说,取保候审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,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暂时不用被羁押,而是通过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的方式,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,但需要随传随到,配合案件的进一步调查和审理。

  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取保候审?

  根据我国《刑事诉讼法》的规定,以下几种情况可以申请取保候审:

  可能判处管制、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:这类案件通常情节较轻,社会危害性较小。

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,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:比如初犯、偶犯,或者有固定住所、稳定工作的嫌疑人。

  患有严重疾病、生活不能自理的:出于人道主义考虑,这类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。

 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:法律对这类特殊群体有特别的保护。

  羁押期限届满,案件尚未办结的:如果案件复杂,侦查期限较长,嫌疑人也可以申请取保。

  取保候审的关键点

  时机很重要: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37天,这期间是申请取保的黄金期。我见过太多家属因为犹豫不决,错过了最佳时机。比如,有位当事人本来符合取保条件,但家属拖到第30天才找律师,结果错过了取保机会。

  准备充分的材料:申请取保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,包括取保候审申请书、保证人或保证金、身份证明、住址证明、无前科证明等。材料准备得越充分,取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
  柳律师建议:家属第一时间委托专业律师去会见嫌疑人,了解案情,制定取保方案,并与办案机关沟通,提高取保成功的可能性。家属和嫌疑人要积极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,表现出良好的态度和悔过之心,这有助于争取取保。

  取保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结束,而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阶段。取保期间,嫌疑人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配合案件的进一步调查和审理。同时,家属也要做好心理准备,案件可能会经历较长的审理过程。

  总之,进了看守所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希望。只要符合条件,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,取保候审是完全有可能的。作为律师,我始终相信,法律不仅要有力度,更要有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