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,参与境外电信诈骗(缅北、柬埔寨、老挝等)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,以及取保候审的几率和最终的判刑情况,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:
案件具体情况: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取决于案件的具体事实,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行为、犯罪的严重性、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中的角色(主犯或从犯)等。
个人犯罪记录: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前科,特别是与诈骗相关的前科,可能会影响取保候审的申请。
合作程度: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主动配合调查,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,可能会被视为自首,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于取保候审的申请。
社会关系和家庭情况: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况和社会责任也可能会作为考虑因素,例如,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,或者有需要抚养的家庭成员,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取保候审的几率。
法律规定: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的相关规定,对于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犯罪嫌疑人,或者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,可以考虑取保候审。
司法判断:最终是否批准取保候审,以及如何判刑,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。
有案例显示,即使涉嫌诈骗罪和偷越国(边)境罪,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证明其参与程度较轻,或者存在其他有利于其的情形(如自首、家庭困难等),也有可能获得取保候审。然而,这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,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。
至于判刑,根据《刑法》的规定,诈骗罪的刑罚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,具体刑罚取决于犯罪的严重性和犯罪人的具体情况。对于在境外实施诈骗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分子,可能会面临较重的刑罚。此外,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集团头目,可能会被判处更重的刑罚。